小分子褐藻醣膠 為什麼有一代、二代? 關鍵差別這4點!

近年褐藻醣膠在台灣有極高的討論度及熱潮,不論是電視媒體的報導,還是醫學文獻的發表,都有極大的迴響。尤其喝的小分子褐藻醣膠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身體輔助保健品,特別是在面臨重大健康問題時,小分子褐藻醣膠的臨床應用更是受人矚目。但你是否曾經好奇,為什麼小分子褐藻醣膠會被分為一代和二代呢?本篇文章將說明研褐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整體發展歷程。

 

快速跳轉目錄

 

 

褐藻醣膠的發現

在20世紀初的1913年,瑞典臨床醫學研究學者Dr. Kylin,在日本沖繩觀察到當地居民相對於其他國家更經常食用藻類,特別是褐藻。他進一步的研究揭示出,褐藻中含有一種水溶性多醣體,可以調節生理機能,並且推測這或許是為何當地居民較少受到嚴重健康問題困擾的原因之一。

然而,直到1957年,日本北海道大學才正式發表了第一篇文獻,正式確認了這種水溶性多醣體的存在,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褐藻醣膠Fucoidan。此後,相關研究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進一步深入瞭解褐藻醣膠對健康維護的顯著幫助。

小分子褐藻醣膠的誕生

截至2008年,褐藻醣膠國際醫學文獻已積累約3000篇,其中80%以上的研究與預防及輔助重大健康問題有關。而在當時,台灣在褐藻醣膠的研究發展更是領先全球!當年,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的黃培安博士,成功開發了台灣獨特的小分子褐藻醣膠萃取技術,透過生物水解技術,使褐藻醣膠的分子變得更小,大幅減少空間阻礙,進一步提升褐藻醣膠的活性。同年,他將食品級小分子褐藻醣膠的萃取技術完成移轉授權,這也就是黃博士所研發的第一代小分子褐藻醣膠食品應用萃取技術。

2010年,黃培安博士發表了首篇有關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國際醫學文獻。直至2023年,使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作為素材的醫學學術文獻已經發表了近70篇。借助這一獨特的獨家萃取技術,黃博士所開發的小分子褐藻醣膠使用"Oligo fucoidan"一詞,來與其他國家的大分子褐藻醣膠(fucoidan)做區隔,迄今於全世界醫學研究上也已佔有一席之地。因此,它在2022年獲得了美國醫學研究所NCI的認可,並將Oligo fucoidan (小分子褐藻醣膠)收錄在《藥物及天然物詞典》(代碼C170752)中,表明這是一種高度安全,可以在臨床上用於輔助解決重大健康問題的食用素材。

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

發展至2017年,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已經進行了人體臨床試驗,並發表醫學學術文獻。儘管如此,黃培安博士的研發團隊並未就此止步。由於2008年的第一代小分子褐藻醣膠在科學研究成效上,雖然相較於大分子結構顯著,但於食品級應用時,仍然存在55%以上的無用沉澱物,且無法克服將其完全水溶的技術障礙。學術上對褐藻醣膠的定義是:「具有功能活性的褐藻糖膠,必須為100%水溶性多醣體」。而過去小分子褐藻醣膠,所進行的人體試驗和相關醫學研究素材,也都使用100%水溶性小分子褐藻醣膠作為試驗材料,因此,研發團隊花了近12年的時間,通過高壓過濾和多孔即溶等兩項技術,在2020年終於完成了進階版的食品級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萃取技術,即所謂的"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經過實驗驗證,其純度和活性明顯提高,可達到99%的水溶純度,且幾乎成功去除了,第一代小分子褐藻醣膠55%以上的無用不可溶沉澱雜質,發展至此〈第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之純度及活性,才得以真正符合歷年來 細胞、動物及人體臨床實驗,所用來發表科學文獻之原料等級。〉

這一技術,大幅提高了小分子褐藻醣膠的可溶純度和活性,並使其不再受限於膠囊或粉末等固態劑型。隨後,輕采國際有限公司與黃培安博士合作進行技術轉移,成功開發出領先市場的液體形式小分子褐藻醣膠,即「研褐機能飲-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這種劑型更加便於長者、兒童和管灌需求者的食用,解決過往固態劑型的吞嚥困難問題。

2020年,輕采國際有限公司以200 位面臨重大健康問題者進行市場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研褐機能飲-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口感滿意度超過95%,並能明顯調節生理機能,進而改善食慾。2021年,研褐機能飲-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更獲得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評審高度肯定"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相對於第一代的"純度形同濃縮、功效大幅提升"。此外,輕采國際有限公司非常重視學術和臨床研究,在2021年隨即於醫學中心展開了人體臨床試驗,並在2022年完成確認,研究表明,面臨重大健康問題的人在臨床上食用"研褐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以顯著改善體內微環境,大幅提高後天保護力,讓使用者在各個階段都能獲得良好的輔助效果。

 

總之,一代和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均由相同的研發團隊開發,兩者都採用相同的小分子化技術。差異在於,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升級了整體萃取技術,額外導入獲得〔發明專利〕之二階段製程,讓可溶純度達99%、去除(一代)原有之雜質沉澱物、也因此活性大幅提升。「萃取技術進階、可溶純度提升、去除無用雜質沉澱物、活性大幅提升」這四個方面的改進,便是一、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兩者間最大差異。

 

 

完整說明,可參考下表:一代、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比較表。

 

一、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比較表

 

一代

二代

技術來源

國立海洋大學

黃培安博士

製程專利

無   

萃取技術

◉ 酵素水解

◉ 酵素水解

★ 高壓過濾

★ 多孔載覆技術

技術年代

2008

2020

活性水溶純度

45%以下

99%以上

雜質沉澱物

55%

以上

(符合國際醫學法典對 活性褐藻醣膠之水溶性定義 )

直接管灌餵食

無法

可以

用途

◉ 保健食品

◉ 保健食品

★  跨領域用於國內、外食品和藥品領域之原料多元應用

人體試驗及

臨床研究

完整相關醫學、臨床研究報告

結論:轉譯醫學的新典範

"轉譯醫學" 最初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簡稱NIH)的院長Elias A. Zerhouni 提出,提倡將具前瞻性的基礎生物醫學研究成果「轉譯」至臨床科學應用。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演進從百年前的基礎生物醫學研究開始,一直到2020年開發出便於人們飲用的研褐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以及透過相關研究機轉為健康加分,特別是在應對重大健康問題的臨床應用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綜合上述,二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誕生,無疑是轉譯醫學的最佳典範之一。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一路上的科研努力、品質提升和技術突破,為人類的健康保健帶來了更多優質的選擇。

 

 

延伸閱讀:

戒糖/醣餓死細胞? 營養師:這樣吃才對!

褐藻醣膠哪些人適合吃?怎麼選看這篇

營養補充,「營養品+小分子褐藻醣膠」更完整

小分子褐藻醣膠、麩醯胺酸一起吃?可以

小分子褐藻醣膠價格比較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